首页双碳行业研报双碳行业研报储能全面市场化再添利器_本报记者__张金梦
admin

文档

4585

关注

0

好评

0
PDF

储能全面市场化再添利器_本报记者__张金梦

阅读 848 下载 754 大小 72.33K 总页数 2 页 2023-10-28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2
全屏查看
储能全面市场化再添利器_本报记者__张金梦
还有 2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中国能源报/2022年/5月30日/第012版科技·装备科华数能发布新一代$3液冷储能系统,以技术革新推动储能降本提效-储能全面市场化再添利器本报记者张金梦近日,科华数能发布了新一代$3液冷储能系统,引发行业关注。这代表着储能从设计安全、应用安全到运维安全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浪潮下,储能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储能企业加码布局,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高性能、低成本关键储能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储能系统集成、电芯安全、智能运维水平逐级优化,储热、海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兴储能技术不断涌现。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储能新技术、新产品革新进一步打破了技术壁垒,强化了市场竞争主动权,是带动储能降本增效、推动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技术潮涌储能行业己逐步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创新性储能技术正不断涌现。在储能系统集成方面,液冷储能系统逐渐兴起,或将成为未来储能系统“主流”。“液冷储能系统较传统风冷储能系统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可以实现系统高密集成化,进一步降低电池热失控概率。有效提升储能系统全方位安全和储能电池寿命。”科华数能技术中心总经理曾春保表示,在安全方面,系统拥有六重安全设计,可以做到安全防范无遗漏:在智能高效方面,采用簇级控制器与智能温控均衡控制技术,可有效抑制热失控发生概率,提升系统寿命:在精简灵活性方面,可满足多台并联布置,节省占地面积40%以上。“科华数能推出的液冷储能系统,在储能电池冷却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说。与此同时,储热、氢储能、海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兴储能技术也正在推进,多个储能新技术应用场景落地。如今年1月,河北省张家口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顺利并网,进入系统带电调试阶段:去年9月,辽宁省阜新风储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实现“惯量支撑+一次调频”的飞轮储能应用顺利通过并网前验收。推动降本增效“技术的创新发展将直接拉动储能成本进一步降低。”刘勇表示,当前,碳酸锂等储能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储能用户降价呼声高涨,导致近年来储能行业降本难度高、压力大,成本疏导难题日益凸显。“储能技术的革新则是降低储能成本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技术创新发展可以等效替代低成本材料,降低储能上游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可大幅提升储能系统效率、提升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寿命、提升储能系统功率密度,从而降低成本。”刘勇强调。曾春保以$3液冷储能系统为例表示,较传统储能系统,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系统全生命周期充放电容量提升6%以上,系统年可利用率高达99%,散热功耗降低超30%,功率密度可提升100%,初始投资成本可降低2%以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对此表示,储能系统全方位效率的提升,将大幅拉动储能系统成本下降,较传统风冷储能系统,科华S3液冷储能系统平准化储能成本可降低15%。“未来储能系统在冷却技术、消防技术、系统集成等方面均有比较大的降本空间。”拓宽应用场景第1页共2页(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刘勇坦言,当前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但现有的技术水平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产业链、供应链、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纪振双表示,目前,我国在用储能系统功率密度还不理想,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充放电综合效率尚不算高,储能安全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未来,电化学储能发展方向应遵循‘两高、两低、一快’原则,打造高密度、高效率、低风险、低成本、快速需求响应的储能系统。”纪振双建议,储能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融合新能源、城市应急供电、5G基站后备电源以及边防哨所、军民融合等诸多方面,在探索多种储能技术应用方向时应瞄准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不同种储能应用场景,在兼顾储能安全和成本的前提下,找准需求定位,根据应用场景探索适宜的储能技术路线。刘勇认为,各类储能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应用时需结合具体产业发展要求、环境特点等进行考虑。“未来储能技术在实现多元化的同时,还可结合A!算法、智能装备等,加强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控制技术、安全管理等智能升级,进一步提高安全设防等级。”03060第2页共2页(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