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分享9.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_安国俊
203060资源

文档

1492

关注

0

好评

0
PDF

9.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_安国俊

阅读 788 下载 934 大小 1.39M 总页数 11 页 2023-10-31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11
全屏查看
9.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_安国俊
还有 1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203202160南方金融·总534期U60双碳文库安国俊203060X20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100710)203060双碳文摘要: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强化国家科技力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全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在夹行工作会议重点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和“十四五”阶段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目前绿色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普遍存在的缺少相关标准、激励创新机制、融资难等系列问题,建议丰富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和产品创新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发展激励创新制度203060和国际合作框架,积极推进碳金融创新,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动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期间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碳金融;气候投资中图分类号:F832.39: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41-2021(02)-0003-10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金融如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060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强化国家科技力量、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这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2021年1月央行工作会议中的重点首次出现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在“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绿色金融如何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等方面的作用,如何发挥货币政策精准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包括将自贸区作为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予以多元化支持,值得我们深人探讨。20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带来新动力收稿日期:2021-01-12作者简介:安国俊,女,博士、副研究员,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3 PAGE(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03060双2021203南方金融,总534期20360双碳文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力争实现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203060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王有为,2021)。这些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也为人民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提供保障。“30·60”目标将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统筹融合,推动国家现代化气候治理体系完善,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制度基础。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碳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于绿色2030金融、知识产权、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指导意见》。该文件是继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后,又一推进环保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近期生态环境部出台了碳排放交易的统一规则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工作《碳会议强调完善绿色金融框架和激励机制等,这些也会为“十四五”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再谱新篇章。在“30·60”目标下,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效实现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我们深人探讨。203060二、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203060近几年我国的绿色金融得到各方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已相对完善且系统化,中国为全球在绿色投资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战略框架和政策指引。早在2006年,中央政府层面就已开始出台绿色金融相关政策。2015年9月、“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首次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及。2016年,七部门联合推行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作为世界范围内第一部绿色金融的系统化政策文件,倡导包括绿色基金等绿色投融资的金融创新。2017年,浙江、广东、贵州、新疆、江西五省(区入建立分工明确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203060随后“十九大”报告为绿色经济未来发展前景提供了明确指示: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2019年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样强调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再次强调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安国俊和訾文硕,2020)。而十四五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公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在现有宏观金融形势和金融改革背景下,,我国的绿色发展仍面PAGE4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返回顶部